主题教育中的闪光时刻:三个触动心灵的典型故事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11-04 03:36:52

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的主题中浪潮中,那些真实发生的教育故事往往比理论更具穿透力。这些主题教育典型故事如同散落在基层的闪光时刻珍珠,折射出共产党人的个触故事初心使命,也映照着普通党员干部在平凡岗位上的动心典型非凡坚守。当我们聚焦这些鲜活案例,主题中会发现主题教育从来不是教育抽象的概念,而是闪光时刻由无数具体行动编织而成的时代画卷。

悬崖村上的个触故事"天路书记":用生命丈量为民初心

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,这个被称为"悬崖村"的动心典型地方,曾经村民出入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主题中藤梯。帕查有格作为驻村第一书记,教育将主题教育课堂搬到了悬崖峭壁上。闪光时刻他带领村民用1500根钢管、个触故事6000个扣件,动心典型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2556级的钢梯。当第一批山货通过这条"天路"运出大山时,村民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跃升至7000元。这个主题教育典型故事最动人的细节,是帕查有格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民情记录,每一页都浸透着汗水,记录着共产党人最朴素的誓言——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

主题教育中的闪光时刻:三个触动心灵的典型故事

钢梯背后的治理密码

悬崖村的蜕变蕴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。帕查有格创新建立"党员包户"制度,把34名党员编入6个互助组,通过"白天修路、夜晚上课"的方式,让主题教育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。这种将政治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动能的做法,后来被总结为"悬崖村工作法",成为主题教育中"学思用贯通"的生动范本。

主题教育中的闪光时刻:三个触动心灵的典型故事

塞罕坝的绿色传承:三代人的初心接力

在主题教育典型故事中,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故事具有史诗般的厚重感。从1962年第一代务林人啃窝头、睡马架,在年均气温零下1.3度的荒漠中种下第一棵树苗,到如今第三代务林人用无人机巡护112万亩林海,这个跨越六十年的故事诠释了"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"的精神境界。特别在主题教育期间,塞罕坝创新建立"林长制+党建"模式,将112个网格责任区变成党性教育的移动课堂,让每棵落叶松都成为生态文明的活教材。

主题教育中的闪光时刻:三个触动心灵的典型故事

数字里的精神密码

当我们在主题教育中重温塞罕坝故事,这些数字值得铭记:3代人造林4.8亿株,按1米株距排列可绕地球12圈;林场职工平均每年徒步巡护距离相当于绕赤道走15圈;森林覆盖率从11.4%提升到82%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共产党人用生命书写的绿色宣言,也是主题教育"守初心、担使命"最直观的量化表达。

小巷总理的"民情地图":把支部建在楼道里

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,这个有着72年历史的老社区,在主题教育中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。社区党委书记俞红用脚步丈量民情,手绘的"民情地图"上标注着368个特殊家庭的需求:谁家老人需要送餐、哪户残疾人需要陪护、何处下水道容易堵塞……这个主题教育典型故事的特别之处,在于将"党建引领基层治理"细化为"党员联户"机制,通过143个"党员中心户"辐射带动全体居民,把社区打造成了"没有围墙的养老院"。

微治理中的大智慧

王马社区探索的"支部建在楼道"模式,现已在全省推广出2.3万个楼道党支部。他们在主题教育中创造的"晨步办公""民情恳谈会"等工作法,生动诠释了"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"的深刻内涵。当其他社区还在为停车难发愁时,这里的居民通过"自治金"项目,用23万元财政资金撬动了128万元社会投入,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创新,正是主题教育推动基层善治的鲜活注脚。

这些主题教育典型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,在于它们超越了简单的经验总结,成为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书写。从悬崖村的钢梯到塞罕坝的林海,从老社区的民情地图到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实践足迹,主题教育正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改变中国面貌的磅礴力量。当我们传颂这些故事时,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,这些闪耀着理想光芒的实践样本,终将汇成民族复兴路上的精神路标。

顶: 42669踩: 2988